发布时间:2019-12-19 浏览次数:
刘松林曾是一名国家干部,他扎根平顶山石龙区教育事业,十数年如一日默默耕耘,无私奉献,用自己的苦和累谱写了一篇忠孝的动人乐章。贫寒而朴实的家庭造就了他刚毅正直、无私奉献、孝老敬师的优秀品格。
在工作上,他推动石龙区集资办学,培养了一大批知识青年。牵头为石龙区36家小煤矿办理开采证。主持市技术监督局办公楼和家属楼的建设施工,取得了不计其数的荣誉。
在家庭中,刘松林独自扛起家庭重担,孝养父母的事迹传遍十里八乡。1972年,他的母亲患上了恶疮,他听说宝丰县马街有人能治母亲的病疾,一连走了一天一夜,走破了鞋子赶去求药。后来母亲病情恶化卧床不起。又听说汝州纸坊有个姓宋的医生可以治疗,就用架子车拉着母亲连夜走山路把母亲送去,住在牛棚里为母亲治病。
经过多方求医,终于母亲病疾得到去除。但由于常年食用各种药类,晚年得了食道癌,刘松林给母亲穿上了她最心仪的衣服送走了老人。他开始细心供养父亲,父亲幸福生活到了87岁高龄,在母亲去世的24年后与世长辞。他本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,但是他自小就立下志气,靠亲戚不如靠自已,用自己的孝心善念供养父母,为其养老送终。
退体后,他积极发挥余热,成为平顶山刘氏文化研究会会长,推动海峡两岸关系,投扶贫济困事业。积极筹办皇姑浴老年大学,把对父母的孝心孝道传递给社会,志愿大孝播洒中华大地。
刘松林同志以孝道为荣,以奉献为荣,几十年如一日,用他的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。
中华孝道传千古,传统美德孝为先;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要求,是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,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。古有“百里负米”、“卧冰求鲤”、“亲尝汤药”等24孝故事代代相传,而今,我们身边涌现了河南省首届“十大孝贤楷模”,他们是孝行典范、学习榜样、示范标杆。当今社会要继承和发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,大力宣扬这些孝贤模范的孝行善举,扩大孝贤文化影响力,使孝贤文化深入人心。
河南省首届“十大孝贤楷模”评选,正是为了在全社会营造深厚的孝德文化氛围,促进全省家庭和谐、代际和谐、社会和谐,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推进文明河南建设,歌颂孝贤美德,宣传孝贤典型,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优良传统。
来源:河南新农村频道